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進階搜尋

:::
您選擇了包含以下關鍵字的文章:
搜尋結果 總共83筆。
依   
臺灣地方特色產業之探討
2010-12-27
臺灣地方特色產業之探討
文章標籤: 臺灣輔導補助臺北
臺灣經濟發展向來以中小企業為主軸。地方經濟的活化對於政府而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任務,中小企業的發展,雖仰賴政府有效掌握經濟環境變遷及配合業者需求,但是許多產業因為人文社會背景、自然資源條件、生產供需關係及商業活動等因素,逐漸發展成為具有「地方特性」的群聚現象,進一步的發展成地方特色產業。本期專題分析,將探討臺灣與臺北市的特色產業發展,分析其優勢及劣勢,並輔以個案討論,希望能更深入了解各地方的特色產業。
研討會報導  臺北市的高房價問題與對策
2010-12-27
研討會報導 臺北市的高房價問題與對策
文章標籤: 臺北臺灣
金融海嘯過後,房價問題,意外成為臺灣最大的民怨。根據房仲業者的調查,10年的時間,臺北市中古屋房價由平均每坪21.7萬元,漲到今年2月份每坪44.6萬元,房價的飆漲,近年來在臺灣全面性的問題,其中臺北市的房價漲幅更居其他城市之冠。 有鑑於此,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特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以「臺北市的高房價問題與對策」為題,舉辦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研專家共聚一堂,集思廣益,廣泛交流意見,一方面可協助企業及民眾瞭解房價高漲之原因,另一方面提供政府協助民眾解決房價高漲之政策建議。本期特別報導第三主題,將專文報導此次研討會專家們及與會者的看法,內容非常精彩。
臺灣花卉產業發展及外銷市場拓展
2010-11-01
臺灣花卉產業發展及外銷市場拓展
文章標籤: 臺灣農業經貿
臺灣花卉產業自1990年代至今,在經歷新品種開發以及生產、保鮮、貯運等各項技術突破之後,產業發展突飛猛進。早期的切花銷日為我國奠定了花卉外銷的基礎,而近年來的蘭花產業發展,更將臺灣花卉推上世界舞台。 隨著花卉產業的成長,目前國內花卉種植的重點項目及外銷市場,已與1997年產業起飛初期有所不同。而因應蘭花產業的外銷特性,國內外業者之間,也由單純的貿易關係逐漸演變為產銷合作夥伴。面對國際花卉市場的激烈競爭,我國除了藉由產、官、學界的研發合作,以及農政單位藉由國際諮商、降低貿易障礙之外,臺灣花卉產業形象之營造以及國際能見度的提升,亦是行銷策略中不可或缺之關鍵。 本期更介紹荷蘭與日本的花卉產業發展現況,永續發展或環保議題在歐洲向來很受重視,特別在能源價格高漲的現在,而荷蘭更是花卉永續發展的領先者;1990年代前半,日本的花卉生產金額,曾經登上世界第一的寶座,即使是現在仍舊保持世界第三的地位。透過專文介紹,讓臺北市做為台灣首善之都,也是2010國際花卉博覽會之主辦地,更能參考國外優秀的作法。
荷蘭花卉產業之永續競爭力
2010-11-01
荷蘭花卉產業之永續競爭力
文章標籤: 荷蘭臺灣農業
本期更介紹荷蘭與日本的花卉產業發展現況,永續發展或環保議題在歐洲向來很受重視,特別在能源價格高漲的現在,而荷蘭更是花卉永續發展的領先者;1990年代前半,日本的花卉生產金額,曾經登上世界第一的寶座,即使是現在仍舊保持世界第三的地位。透過專文介紹,讓臺北市做為台灣首善之都,也是2010國際花卉博覽會之主辦地,更能參考國外優秀的作法。
國內經濟情勢分析(2010Q2)
2010-11-01
國內經濟情勢分析(2010Q2)
文章標籤: 臺灣經濟分析
2010年第2季,臺灣經濟成長率達12.53%,連續三季正成長,連兩季突破兩位數;而經季節調整之季增率(saqr)為1.76%,折算年率(saar)為7.23%。顯示國內經濟持續向上揚升。其中,民間投資年增率37.48%,增加幅度突破三成五;民間消費成長率也達4.41%,顯示國內需求已揮別金融海嘯前之陰霾。若以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加以觀察,國內需求於12.53%的成長率中提供8.01百分點的支撐,其中民間消費貢獻度約2.58百分點、公共支出為0.89百分點、民間投資為4.26百分點,存貨增加約0.28百分點,而淨輸出亦提供4.52個百分點之挹注,顯示內外需求皆溫的成長局面。
國內經濟情勢分析(2010Q1)
2010-09-15
國內經濟情勢分析(2010Q1)
文章標籤: 臺灣經濟分析
2010年第1季台灣經濟成長表現亮眼,在商品出口及三角貿易成長超乎預期,以及國內需求大力挹注下,經濟成長率達13.27%,創下近31年新高。其中,民間投資年增率37.1%,創下近35年最高;民間消費成長率也突破3%(3.04%)且已超過金融海嘯前的水準。
ECFA對臺北市之影響及因應措施
2010-07-15
ECFA對臺北市之影響及因應措施
近來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簡稱為兩岸經濟協議)在臺灣沸沸揚揚,政府保證不會剝奪台灣主權。並且基於對等原則,不採港澳模式,不會出現一國兩制,並且不涉及統獨與政治問題。ECFA是擱置爭議,共創雙贏,不會開放大陸勞工來台灣,也不增加農產品開放項目,由互補性高、具急迫性、高共識項目,循序漸進至敏感性產業。ECFA將參照國際間其他架構協議(例如東協與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印度等國所簽訂的架構協議等)的作法,以「早期收穫」(Early Harvest)搭配調適期,兼顧短、中、長期需要,對雙方最急迫且有共識的貨品與服務業,進行關稅減免與市場開放,並將未來要推動的後續協議、開始協商的時間、協商內容的大綱及主要的經濟合作事項作協議。
兩岸經貿正常化下的臺北城市發展願景
2010-07-15
兩岸經貿正常化下的臺北城市發展願景
文章標籤: 臺北臺灣中國大陸經貿
馬總統上任以來,兩岸情勢逐漸走向合作交流的階段。近期報章雜誌不斷出現的兩岸議題包含三通、陸資來臺、簽署ECFA…等,究竟兩岸經貿逐漸趨向正常化的新局面,對於臺北城市發展的願景與定位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市民的生活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改變?臺北城市又可以呈現何種新風貌?
臺北市發展為亞太營運樞紐的契機與挑戰
2010-07-15
臺北市發展為亞太營運樞紐的契機與挑戰
文章標籤: 臺北臺灣中國大陸經貿
長期以來,在臺商和外商經營大陸與亞太市場時,臺北市被選擇作為營運總部與樞紐之最大優勢在於科學技術創新、通訊網路基礎設施及地理區位。展望未來,由於松山機場在與上海虹橋對飛、東北亞黃金航圈形成,以及ECFA之簽署,臺商和外商企業將更積極規劃出可行性的大陸與亞太市場經營策略,而臺北市發展為亞太營運樞紐的定位,也可進一步提升。 基本上,相對於其他亞太城市,臺北市的競爭優勢包括:ICT基礎建設普及、薪資成本較低、高技術人力充足、資金成本低、辦公室租金較便宜、生活成本較低、空氣品質佳。 根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所完成之《全球商業樞紐指數》 (MasterCard Worldwide Centers of Commerce Index™) ,臺北市在2008年首度納入比較即有不凡的表現,在全球75個城市中,排名第22名,在亞洲區名列第七名,而在經濟穩定性指標上,更位居第二,僅次於新加坡,顯示臺北市在GDP的成長、匯率穩定性及通膨的控制上,皆優於其他亞洲城市,是臺北市發展為亞太營運樞紐的優勢。
共 10 頁  / 83 筆,  每頁顯示- , 移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