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動態
公司行號登記家數及資本額續呈現穩健成長
截至2020年3月底,全國公司行號登記現有家數為159萬6,391家,其中設籍於臺北市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為17萬9,372家,商業登記現有家數為5萬8,664家,總計公司行號現有家數共23萬8,036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80家,年增0.08%。在現有家數中,以「批發及零售業」最多(26.27%),其次為「製造業」(12.82%)、「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2.67%)。
臺北市工廠登記現有家數共1,051家,登記工廠廠地面積為56.3方公頃,皆較去年同期減少,前三大行業別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食品製造業,行政區分布集中於內湖區、南港區及士林區,合計占比約79.16%。
進一步觀察臺北市工商登記新設家數及撤銷家數統計資料,公司新設家數為2,445家,撤銷家數為2,290家,淨增加155家,而商業新設家數為990家,歇業家數為1,216家,則呈現淨減少226家;工廠登記新設家數為8家,歇業家數為7家,呈現淨增加1家。整體而言,整體工商營業成長動能呈現趨緩狀態。
在營收方面,截至2020年3月底,臺北市公司登記資本額達13兆1,188億元,位居全國之冠,呈現穩健成長之態勢。以產業結構的資本額與比重來看,三級產業(服務業)為9兆5,168億元(占72.54%)、二級產業(工業)為3兆3,931億元(占25.86%)、一級產業(農林漁牧業)為2,090億元(占1.59%)。以產業別區分,資本額最高的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52.06%),其次為製造業(17.09%)、不動產業(5.35%),合計約占74.50%。
公司行號銷售額成長2.87%,表現穩定
截至2020年3月底,全國公司行號銷售額為7兆877億元,臺北市營利事業總實際營業家數共計23萬5,350家,銷售額為2兆1,72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87%,占全國比重約30.65%。其中,前三大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44.65%)、金融及保險業(14.80%)、製造業(12.85%),合計占比約72.30%,與去年同期比較,皆為正成長。
整體而言,臺北市多數業別銷售額呈現增長態勢,表現仍屬穩定,第1季因年節相關商品需求暢旺,尾牙、春節聚餐及年菜促銷,加上防疫用品需求攀升,帶動營收成長,然而受疫情影響,3月下旬開始實施限制非本國籍人士入境、社交距離、人流管制等防疫規範,觀光及消費人潮快速下滑,旅運需求降低,致住宿及餐飲業、運輸及倉儲業、支援服務業等銷售額呈現衰退。相較全球其他各國,我國政府各部門對防疫採取超前部署策略,國內疫情漸趨緩和,相關紓困振興方案亦陸續推展,後續對於產業影響將持續關注。
從產業結構來看,臺北市以三級產業為主、二級產業次之,一級產業占比最小。截至2020年3月底,登記家數中,三級產業為179,848家(占全市比重75.55%),二級產業為55,209家(占全市比重23.19%),一級產業為2,979家(占全市比重1.25%)。
在實際銷售額中,三級產業為1兆7,717億元(占全國比重45.13%)、二級產業為3,993億元(占全國比重12.66%)、一級產業16億元(占全國比重19.10%)。整體而言,臺北市三級產業的營收占全國比重仍維持近5成,一、二級產業的營收占比亦相當穩定,顯示三級產業為臺北市重要的經濟成長動能,亦為全國服務業銷售營收的主要收益重鎮。
2020年第1季臺北市總用電量33.59億度,較去年同期微增0.12%;其中電力用電量為18.37億度(占54.69%),電燈用電量為15.22億度(占45.31%)。若進一步分析售電資訊,工業用電占全國比重0.38%,住商用電占比15.03%,其中以服務業部門為全國最高(占比54.07%),但與同期相較減幅1.71%。整體而言,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股市信心低迷,產業狀況未見明朗,許多百貨零售業及餐飲服務業等內需產業掀起歇業潮,影響商業活動,致服務業用電規模微幅下滑,反觀一般民眾其生活日常所需未受明顯影響,整體疫情衝擊仍須持續關注。
僑外投資金額占比下滑至35.67%,外商公司家數占比皆超過6成
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截至2020年3月底,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943件,投(增)資金額約24.22億美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157件、增加136.44%,金額增加原因主要為1月核准丹麥商ORSTED WIND POWER TW HOLDING A/S增資大彰化東南離岸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大彰化西南離岸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投資案所致。
若從地區來看,前5名分別為丹麥、盧森堡、日本、加勒比海英國屬地、香港,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85.98%;若就業別觀之,前5名分別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金融及保險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的89.11%。
核准於臺北市之僑外投資件數為692件,占全國比重73.38%,金額約8.6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04億美元,占全國比重下滑至35.67%。若從地區來看,前5名分別為日本、丹麥、香港、荷蘭、新加坡,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39.11%。整體而言,儘管受到美中貿易戰及疫情影響下,全球投資轉趨保守,但台商及外資仍看好臺灣潛力,持續加碼投資,尤其是在挹注彰化縣投資離岸風電投資金額大幅成長,未來待疫情過後,國際局勢丕變,將持續關注。
截至2020年3月底,全國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共113家,設籍於臺北市外商公司新設家數為71家,皆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全國及臺北市家數皆呈現微幅下滑,由於第1季受到疫情影響,面臨進出口原物料及消費品短缺等問題,企業收入大幅下滑,投資活動受限且觀望意味濃厚,間接衝擊外商來台設點意願。若進一步從外國公司在台認許公司家數來看,全國為5,609家,其中設立於臺北市為3,762家,占全國比重67.07%,仍位居全國之冠。儘管跨境投資容易受到疫情等短期因素影響,但臺灣在防疫表現上深獲國際肯定,穩定的市場環境和長期發展前景,相信未來仍對外資有一定吸引力。
稅收實徵淨額年增9.17%,以房屋稅增幅最多
截至2020年3月底,地方稅收實徵淨額共計71.08億元,年增9.17%。其中各項稅收,與去年同期相較大部分呈現增加,以房屋稅增幅最多(34.33%),因補徵件數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而使用牌照稅年減19.38%,因納稅義務人繳納本年度稅款較去年減少約1億元所致。
二、創新動態
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之家數及銷售額穩定成長
根據105年工商普查分析,知識密型服務產業的發展概況,生產總額為3.7兆元,較100年成長32.07%,是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成長率15.47%的兩倍多,且企業家數有16.4萬家,並提供182萬個工作機會,較100年的就業人數增加14.23%,而利潤率11.54%,顯示知識密集型產業對提升附加價值、創造就業有極大的領頭作用。
截至2020年3月底,全國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家數共計15萬5,940家,臺北市為4萬9,574家,占全國比重31.79%;而全國月平均銷售額為2,796億元,臺北市為1,939億元,占全國比重69.36%,與去年同期相較,雖然在家數或銷售額,皆呈現增加,但占比則略有增減,家數比重仍維持超過3成,銷售額占比維持6成,表現相當穩定,顯見臺北市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創新動能相對其他縣市較高,有助於提升整體知識經濟產業效益。
三、創業動態
青創負責人之公司行號家數呈現淨增加,「批發及零售業」占比最高、「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為熱門創業業別
截至2020年3月底,設籍臺北市年齡45歲(含)以下青創負責人之公司行號現存家數為69,071家,較去年同期增加483家;而新增家數為2,128家,歇業家數為1,160家,淨增加968家。
以業別分析,截至2020年3月底,設籍臺北市年齡45歲(含)以下青創負責人之現存家數,以「批發及零售業」比重最高(22.46%),其次是「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8.18%)及「製造業」(11.01%),前三大類業別比重超過5成以上,與臺北市產業結構型態及特質趨近。
進一步從新增家數來看,「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22.09%)躍升第1大業別,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各業別占比增減幅度變化不大,但家數呈現明顯遞減。整體來看,受到疫情影響,不僅創業動能有趨緩態勢,各業別家數也有縮減,顯見各產業受到程度不一的衝擊,未來當疫情過後對於創業的本質與型態是否會產生轉變,將持續關注。
本國人之青創負責人,淨增加呈現趨緩
截至2020年3月底,設籍臺北市年齡45歲(含)以下青創負責人之現存家數為49,208 家,雖較去年同期增加209家,但連3季呈現衰退。進一步以國籍別分析,本國人之青創負責人,現存家數為47,590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93家,但較上季略減,約占總家數比重為96.72%;而外國青創負責人,現存家數為1,618家,亦較去年同期增加16家,約占總家數比重為3.28%。
本國人之青創負責人,新增家數為1,395家,歇業家數為630家,與去年同期相較皆為減少,呈現淨增加765家;而外國人之青創負責人,新增家數為64家,歇業家數為34家,與去年同期相較亦呈現微幅減少,淨增加30家。
四、物價動態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0.94%,以食物類漲幅最大
2020年第1季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0.55%,臺北市CPI亦上漲0.94%,適逢農曆春節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物價波動各有差異,其中呈現上漲類別,包括:食物類(2.07%)、教養娛樂類(1.90%)、衣著類(1.83%)、雜項類(1.02%)、居住類(0.69%),主因為房屋租金、水果及外食費價格上漲,以及國內、外旅遊團費調高與租押金調漲等所致,而疫情蔓延影響,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跌,旅館服務費及國內旅遊團費降價促銷,部分藥品及保健食品增加優惠幅度,故交通及通訊類下跌1.90%、醫藥保健類下跌0.04%,增減互抵所致。由於第1季疫情影響整體消費力道,全國及臺北市2月、3月的CPI連2個月呈現下跌,主要反映國際油價暴跌影響油料費、燃氣價格,加上機票價格也大幅降價所致,整體而言,CPI漲幅仍維持溫和平穩,推估為能源成本下降造成物價下跌。
五、營建動態
房市表現穩健,整體不動產市場交易年增13.92%
建築物建造執照之統計為反映國內建築物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趨勢的指標,其核發數量與樓地板面積之變動情況得以反映營建業景氣之發展概況。根據內政部統計,2020年第1季全國核發建築物建造執照件數共5,900件,總樓地板面積為933萬平方公尺,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件數共5,274件,總樓地板面積為649萬平方公尺。
臺北市核發建造執照件數共67件、總樓地板面積為690千平方公尺,核發使用執照件數共57件、總樓地板面積為394千平方公尺,與去年同期相較,皆呈現增加,但若與上季相比則為下滑。
2020年第1季臺北市交易件數共6,342件,其中土地買賣登記筆數為9,114件,建物買賣登記棟數為6,741件,與去年同期相較,整體買賣登記皆呈現2位數成長。
進一步以行政區來看,成交件數、土地與建物買賣登記件數與去年同期相較,大多呈現正成長。以整體成交件數來看,中山區仍居冠,因社區生活機能佳,滿足食衣住行育樂各項需求,交易物件多元,在居住條件與環境品質考量下,房價具有保值性,內湖區的生活機能亦相當完善,鄰近內湖科技園區,各家大型企業營運總部群聚、百貨商品相繼進駐,穩定充足的就業人口支撐房市,而文山區因緊鄰信義區和大安區,房價相較平穩且親民,加上電梯大樓及公寓物件集中於萬芳醫院生活圈、木柵商圈及景美商圈等捷運沿線,房價較平穩且親民,因此受到首購及年輕族群的青睞,因此同屬交易熱區。惟松山區、萬華區呈現跌幅,松山區交易量持續偏低,缺乏新案帶動,萬華區隨著捷運萬大線第2期進入動工前細部設計階段,加上中古屋物件多且房價親民,有助於拓展未來房市能見度。
整體而言,受到全球疫情蔓延與股災等影響,儘管3月下旬房市買氣趨向觀望,買賣移轉棟數年增16.81%仍呈現熱絡。然而隨著國內疫情趨緩,連續1個月無本土新增確診案例,加上國際股市觸底反彈、央行調降存款準備率,企業回台投資置產者增加,買氣有逐漸回籠態勢,後續仍須審慎看待後疫情時代的控制情況,持續關注不動產業動向。
六、觀光動態
疫情影響觀光旅宿業,住用率大幅驟減至34.89%
依交通部觀光局資料,截至2020年3月底來台旅客累計124萬8,586人次,與去年同期相較,負成長57.00%,其中以觀光、業務及探親為來台主要目的。臺北市觀光旅館(含國際觀光、一般觀光)共計45家,客房住用數共計357,278間,住用率為34.89%,分別較去年同期銳減398,522間、39.67個百分點。
觀察臺北市觀光旅館之住客來源國,仍以日本旅客最高(31.72%),其次為臺灣旅客(25.74%)、亞洲旅客(20.22%),而日本及亞洲旅客皆較去年同期下滑,本國籍旅客則呈現增加。整體而言,新冠肺炎疫情重挫觀光旅宿業,除了1月起中港澳旅客入境受到管制,3月下旬非本國籍人士非經特別許可者外,一律限制其入境,加上許多展覽會議陸續取消或延期,使得外籍旅客與商務客大幅減少,且國人減少外出活動影響下,致全台及各縣市觀光旅館住房率幾乎都大幅驟降至3成左右,影響甚鉅。
現階段隨著疫情趨緩,政府開始鼓勵民眾走出門旅遊消費,交通部觀光局擬於下半年規劃及實施如「防疫旅遊」、「安心旅遊」、2020「秋冬旅遊補助」等,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為超前部署振興臺北市觀光旅遊及讓民眾重回正常生活,亦逐步展開推出在地小旅遊等,並結合旅行社、旅遊業者平台、旅館、商圈夜市等,提出振興方案活動,促進國民旅遊商機,協助觀光旅宿業儘速回復復甦力道。
臺北產經總結
- 經濟動態:公司行號登記家數及資本額持續呈現穩健成長;公司行號銷售額年增2.87%,僑外投資金額、外商公司新家數占比重皆超過6成,仍位居全國之冠。稅收實徵淨額年增9.17%,房屋稅增幅最大。
- 創新動態: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家數占比31.79%,銷售額占比為69.36%,維持穩定態勢。
- 創業動態:青創負責人之公司行號家數,呈現淨增加。新創公司行號之業別分布,新增家數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躍居主要類別。本國人與外國人之青創負責人,亦呈現淨增加。
- 物價動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0.94%,以食物類漲幅最大。
- 營建動態:核發建照、使照之數量與樓地板面積呈現衰退,整體房市交易量能表現黯淡。
- 觀光動態:住用率大幅驟減至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