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
數位永續雙軸轉型 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與機遇
全球正面臨著氣候變遷加劇、資源耗竭、技術迭代等多重挑戰,促使產業、政府、學術界和研究機構皆投身相關研究與行動,探討如何透過數位科技與永續創新取得突破,在動盪的變局下尋求轉型契機和發展動能。其中,城市作為全球近六成人口的主要居住環境,其發展趨勢與相應的解決方案自然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
作者簡介:溫紹群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數位轉型服務負責人
本文首先將彙整Deloitte與國際組織各項調查研究,剖析近年的科技演進與永續浪潮趨勢,同時觀察國際間融合數位與永續轉型的成功案例,最後提出城市在雙軸轉型下所面臨之挑戰與機遇,做為我國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之策略建議。
一、科技應用躍進 全球政府大舉投資數位基建轉型
2022年被稱為AI人工智慧的分水嶺,ChatGPT、Midjourney和GitHub Copilot等應用程式迅速激發了大眾的想像力;到了2023年數據繼續呼應這一事實,生成式AI 的力量在於其龐大的變革能力影響著工作、商業與整個社會。Deloitte於2022年開展的一項全球性《基礎設施趨勢調查》中也觀察到,各國政府正大舉投資城市的數位基礎建設,例如美國以1.2兆美元進行傳統基建升級,以及頻寬、電動車相關的新興建設;德國預計投入5,500萬美元在量子電腦、AI、離岸風電及電動車相關技術以支持城市發展。該調查也進一步蒐集各地政府官員意見,多數受訪者認為AI、雲端運算和網路安全等科技,將為未來城市的基礎設施帶來重大影響與改變,顯見城市正在從純粹的實體設施轉變為實體數位融合的環境。
有了清晰的願景、適當的數位基礎設施,城市能更進一步強化在雲端運算、物聯網等科技工具的整合應用,以促進城市治理與營運模式之創新、加速市民服務智慧化升級;近年來,「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概念的興起與實踐便是具體案例之一。「數位孿生」主要是將城市中的實體資產、環境及其相互依賴的對象轉為動態模擬數據,並使用機器學習來預測未來事件和趨勢,例如:針對自然災害進行模擬並分析其對城市所可能造成的潛在影響,或用以評估城市植栽與氣候條件,以確保城市的舒適程度。目前都柏林、新加坡等城市規劃皆已導入了「數位孿生」技術,希望透過科技的革新演進,幫助城市快速識別問題根源、提升相關風險的應變能力並加速城市智慧服務之創新。
二、永續浪潮席捲 城市扮演關鍵解題角色
近年來,全球各地政府與企業也在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架構下,企圖透過低碳措施、可持續能源、社會責任及技術創新等行動,積極回應全球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各式重大議題。其中,聯合國將SDGs 目標11定義為「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主張以城市為單位推動相關永續行動來應對諸如人口增長、資源短缺等全球性問題,可見城市在實現SDGs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其中,Delottie在《塑造城市未來的12項趨勢》報告中呼應了SDGs目標11的相關倡議,指出「綠色公共空間」與「循環經濟」是實現城市環境韌性和創建共榮成長的關鍵舉措。
「綠色公共空間」強調城市中公共綠色空間的規劃,與低碳交通型態的建構。根據 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的一項研究表明,城市若重視在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空間的開發,可有效將城市的碳排放量減少5~15%。城市綠色公共空間不僅帶來減排效益,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綠色空間有助於改善民眾的身心健康,全球23~25%的疾病可以透過城市綠化管理來避免,國際間也有越來越多項研究表明,綠色空間與城市居民的健康息息相關。
除了城市環境的綠化建設,城市內的經濟活動也是實踐永續發展的關鍵環節,而「循環經濟」近年來國際間主要倡議的概念之一。根據Deloitte與國際循環經濟基金會(Circle Economy Foundation, CEF)合作之研究顯示,循環經濟模式可有效優化全球資源利用,估算僅須使用當前消耗資源的70%,便足夠支應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CEF亦指出透過二手商業經濟、共享交通、營建材料回收等循環經濟模式可有效減少碳排,推估可為地球帶來39%的減碳效益。
三、數位永續融合並行 加速城市升級轉型
全球的數位與永續的發展趨勢並非兩條平行線,為了能更有效地因應日漸複雜且嚴峻的全球挑戰與風險,各地政府與相關組織開始思考:數位工具可以如何加速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進程,而永續思維又可以如何扮演數位轉型的催化劑?以下將借鑑全球各城市的成功經驗,綜整歸納若干數位永續融合策略的思考方向:
-
淨零目標加速創新交通建設: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有近1/4源自於交通運輸,其中又以汽車、卡車、機車等陸域交通工具之碳排占最大宗。因此,世界各指標性城市都接連採取相關行動以緩解交通對環境所造成之負面影響,例如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等城市提出對燃油車輛實施禁令或懲罰性稅收,英國部分城市亦開始規劃淨零或低排放區域。而隨著傳統燃油車面臨淘汰,取得代之的電動車、自駕車數量漸增,促使了各地城市重新審視城市的交通運輸規劃,包含:城市內充電設施與電網的基建布局、傳統街道因應自駕技術的數位化策略等。
-
醫療科技打造智慧健康社群:居民健康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下的關鍵議題,而城市通常做為該區域的醫療樞紐,激發了各界探索如何透過各式科技工具為城市居民創造更智慧的健康解決方案。例如:位於葡萄牙的沿海城市卡斯凱什,於疫情期間透過Deloitte的CitySynergy平台建造一市民健康指揮中心,整合各區疫情檢測中心的相關數據,用於後續相關醫療措施的決策依據,並建立起與市民即時的溝通管道,打造韌性的智慧健康社群。法國尼斯政府為了因應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緩解居家照護量能短缺問題,市政府召集醫療保健領域的專家學者,為老年人群設計專屬之創新數位工具,並邀請各式使用者直接參與新產品和服務的開發與測試過程,加速了智慧醫療創新。
-
數位工具激勵城市公共參與:城市的永續發展仰賴公民的持續參與及回饋,而當今的數位技術發展,為公民參與開創了各式變革與可能性。例如:行動應用程式和遠距協作工具打破了時空限制,有效促進民眾間的交流與合作,加速實踐公民賦權和參與;數位貨幣及遊戲化策略也為公民參與帶來了新的想像,例如:位於波蘭的盧布林市便是依託數位貨幣技術,發起了一項名為「綠色公民預算」的倡議,撥款 44 萬歐元,以鼓勵居民提出改善城市綠化的想法,並實際參與城市的永續行動。
四、雙軸轉型趨勢下的挑戰與機遇
數位永續雙軸轉型加速了智慧城市的發展與創新,卻也伴隨著相應的挑戰與風險。首先,在資訊安全與個資隱私方面,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各式感測器、監控系統等逐漸遍布城市各地,蒐集大量的個人數據,這些數據可能包含了個人的位置、行為和習慣等敏感資訊。若這些數據未得到適當的保護及管理,就可能成為網路犯罪分子的攻擊目標,造成個人隱私侵犯、身分盜竊等資訊安全問題。相關單位應加強資料使用的隱私保障與安全防護措施,並自上而下明確規範政府機關、企業對於數據蒐集、使用和共享的行為模式,建立完善的資料治理機制,在確保資安與數據合規的前提之下,建構智慧城市長遠發展之韌性基礎,並持續透過數位科技創造公共福祉。
此外,城市在數位時代的發展過程中,「包容性與公平性」的議題也迎來了新的挑戰。根據聯合國人居署調查研究顯示,目前全球尚有一半人口處於「未連網狀態」,意味著當前仍舊有民眾因無法取得適當的數位工具,而成為了城市發展過程中相對弱勢的群體,突顯了將「資訊服務聯通與普及」視為公共利益的必要性。僅管數位轉型推升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品質與量能,並使資源得以被更有效地分配與利用,但城市管理者仍須正視數位落差的存在、考量不同群體的實際需求;透過持續完善數位基礎建設,並提升民眾整體數位應用能力,方能逐漸消弭數位時代下的不平等,落實智慧城市的永續發展。
結語
當前科技技術在不斷革新演進的同時,全球挑戰的複雜性與緊迫性也逐漸加劇,單一解決方案已無法有效助力城市突圍,綜觀上述全球各地的成功經驗也可發現,城市管理者開始擁抱數位永續雙軸並行的轉型策略。回頭檢視臺北市本身,近年來市政也積極匯集科技、資金、人才等資源,更推動產官學研之跨界合作,陸續開展「臺北大數據中心」、「智慧交通好行計畫」等多項城市雙軸轉型行動,日漸成為國際間關注的智慧城市典範之一。
然而,儘管數位科技加速了智慧城市的發展,我們仍需在過程持續思考包括數位基建韌性、數據隱私安全、數位鴻溝等一系列課題,這些課題正是決定智慧城市能否真正永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城市管理者若能掌握數位永續雙軸轉型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便能以更全面、前瞻的視角,助力城市奠定穩健發展的基石,引領市民邁向更智慧、更永續的共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