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2
幸福在臺北 城市競爭力崛起
日本森紀念基金會都市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of Urban Strategies, The Mori Memorial Foundation)於2016年10月公布最新「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Global Power City Index)報告。結果顯示臺北市在全球42個城市當中排名第33名,領先曼谷、福岡、雅加達等亞洲城市,總分上升了20.4分,包含經濟、研究開發、自然環境、交通易達性都有明顯的進步,其中自然環境面向進步幅度最大。從族群觀點觀察,臺北市在經理人、觀光客的評價排名,相較前一年均有提升,研究人員的評價則持平。臺北市必須深度掌握城市的獨到之處與優缺點,持續深耕表現優良的面向,為城市創建代表性的品牌戰略。
日本森紀念基金會都市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of Urban Strategies, The Mori Memorial Foundation) 於2016年10月公布最新「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Global Power City Index)報告,結果顯示臺北市在全球42個城市當中排名第33名,儘管較2015年下降一名,不過總分上升了20.4分,包含經濟、研究開發、自然環境、交通易達性都有明顯的進步,其中自然環境面向進步幅度最大。
自2008年起,森紀念基金會每年均針對全球具有代表性的40幾個城市,從「經濟」、「研究開發」、「文化交流」、「宜居性」、「自然環境」和「交通易達性」等6個主要面向、26個指標群以及70個細項指標進行評比。最大的特色是,廣納「經理人」、「研究人員」、「藝術家」、「觀光客」、「當地居民」5種不同族群之觀點進行交叉分析,堪稱綜合主觀與客觀條件進行的大規模城市競爭力調查報告,揭示各城市優勢和弱點,同時並發現需要克服的問題點,許多城市將該調查結果做為未來政策與企業戰略的重要參考依據。2016年調查範圍新增約翰尼斯堡與雅加達,評比對象擴大為42個國際城市。
根據2016年最新調查結果(表1),倫敦再次擊敗紐約,以總分1,511.5分、連續5年榮登全球最具影響力城市之冠,以文化交流面向獲得壓倒性的絕對勝利;總排名第2名的紐約(1,384.7分)則憑藉著強大的研究開發能量穩固地位。排行前5大的城市當中變化最大的是巴黎(1289.7分),受到2015年11月連續恐怖攻擊事件的影響,海外造訪人次明顯大幅減少,在文化交流面向上的評分連帶滑落,也讓連續8年穩坐第3名的地位跌至第4名;相反地,東京(1,338.5分)則受惠於日圓貶值、物價水準與住宅平均租金下降(宜居性)、羽田機場國際化(交通易達性)的影響,帶進了大量的造訪人次(文化交流),加上向來表現頂尖的經濟面向,讓東京順利上升到全球第3名。亞洲方面值得注意的還有上海,在6個主要評分面向上全部大幅進步,讓總名次上升5個名次來到第12名。
表1 2016年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排名—6個主要項目指標排名
2016 Global Power City Index Ranking - Indicator Group Ranking
總排名 Rank
|
城市 City
|
經濟 Economy
|
研究開發 R&D
|
文化交流 Cultural Interaction
|
宜居性 Livability
|
自然環境 Environment
|
交通易達性 Accessibility
|
1
|
倫敦 London
|
2
|
3
|
1
|
22
|
8
|
1
|
2
|
紐約 New York
|
3
|
1
|
2
|
23
|
30
|
8
|
3
|
東京 Tokyo
|
1
|
2
|
5
|
6
|
12
|
11
|
4
|
巴黎 Paris
|
14
|
8
|
3
|
1
|
24
|
2
|
5
|
新加坡 Singapore
|
6
|
7
|
4
|
40
|
4
|
7
|
6
|
首爾 Seoul
|
9
|
5
|
16
|
17
|
20
|
10
|
7
|
香港 Hong Kong
|
5
|
11
|
19
|
36
|
19
|
3
|
8
|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
19
|
24
|
11
|
11
|
13
|
5
|
9
|
柏林 Berlin
|
18
|
15
|
6
|
2
|
11
|
26
|
10
|
維也納 Vienna
|
29
|
25
|
7
|
3
|
5
|
20
|
11
|
法蘭克福 Frankfurt
|
23
|
34
|
34
|
5
|
1
|
6
|
12
|
上海 Shanghai
|
7
|
16
|
17
|
25
|
39
|
4
|
13
|
洛杉磯 Los Angeles
|
26
|
4
|
13
|
34
|
22
|
28
|
14
|
雪梨 Sydney
|
10
|
14
|
14
|
30
|
9
|
29
|
15
|
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
12
|
22
|
28
|
10
|
6
|
31
|
16
|
蘇黎世 Zurich
|
8
|
23
|
36
|
19
|
2
|
30
|
17
|
北京 Beijing
|
4
|
19
|
9
|
31
|
41
|
24
|
18
|
多倫多 Toronto
|
17
|
18
|
24
|
7
|
28
|
21
|
19
|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
13
|
30
|
32
|
12
|
7
|
17
|
20
|
巴塞隆那 Barcelona
|
36
|
26
|
10
|
4
|
26
|
14
|
21
|
伊斯坦堡 Istanbul
|
24
|
21
|
8
|
32
|
38
|
9
|
22
|
大阪 Osaka
|
28
|
12
|
27
|
8
|
29
|
23
|
23
|
布魯塞爾 Brussels
|
31
|
32
|
12
|
18
|
25
|
13
|
24
|
舊金山San Francisco
|
15
|
9
|
26
|
28
|
21
|
33
|
25
|
芝加哥 Chicago
|
27
|
10
|
21
|
29
|
32
|
18
|
26
|
馬德里 Madrid
|
33
|
35
|
15
|
14
|
23
|
15
|
27
|
波士頓 Boston
|
25
|
6
|
29
|
33
|
27
|
27
|
28
|
溫哥華 Vancouver
|
20
|
28
|
30
|
13
|
10
|
35
|
29
|
華盛頓 Washington D.C.
|
16
|
13
|
25
|
37
|
15
|
37
|
30
|
日內瓦 Geneva
|
11
|
31
|
38
|
16
|
3
|
38
|
31
|
米蘭 Milan
|
37
|
36
|
23
|
15
|
14
|
22
|
32
|
吉隆坡 Kuala Lumpur
|
22
|
29
|
33
|
20
|
31
|
25
|
33
|
臺北 Taipei
|
21
|
17
|
41
|
21
|
18
|
16
|
34
|
曼谷 Bangkok
|
30
|
33
|
18
|
24
|
33
|
19
|
35
|
莫斯科 Moscow
|
34
|
20
|
20
|
27
|
42
|
12
|
36
|
福岡 Fukuoka
|
32
|
27
|
42
|
9
|
17
|
36
|
37
|
墨西哥 Mexico City
|
35
|
38
|
22
|
39
|
34
|
32
|
38
|
聖保羅 Sao Paulo
|
38
|
37
|
31
|
35
|
16
|
40
|
39
|
孟買 Mumbai
|
40
|
40
|
35
|
26
|
35
|
41
|
40
|
雅加達 Jakarta
|
41
|
42
|
40
|
38
|
36
|
39
|
41
|
開羅 Cairo
|
42
|
39
|
37
|
41
|
40
|
34
|
42
|
約翰尼斯堡 Johannesburg
|
39
|
41
|
39
|
42
|
37
|
42
|
資料來源:Global Power City Index, MMF, 2016年10月。
臺北市在這份報告中排名第33名,領先曼谷、福岡、雅加達等亞洲城市,近五年整體成績表現雖然相去不遠,不過每年在各面向上均陸續進步。臺北市各面向的評比如下(見圖1):經濟第21名、研究與開發第17名、宜居性第21名、自然環境第18名、交通易達性第16名,在受評的42個國家中,有5個面向的評比排行高於一半以上的受評國家(超過第21名)。2016年進步幅度最大的是自然環境面向,臺北市政府各機關在加強污染管制、提升環境品質、建構友善生態等有多項積極創新作為,包含制定全國首創政策如《臺北市光害管制自治條例(草案)》、生態防蚊診所,以及環評開發案增列捷運禁、限建區位調查等引領全國環境保護之措施,目的均是為了打造臺北市成為宜居永續城市。臺北市對於空氣品質、水資源保護、廢棄物處理與回收再利用、災害認知等各面向,也持續積極對外交流、對內不斷自我要求與提升,以促進各項政策有效推動。
文化與交流細項評比指標包括國際會展/全球重要藝文活動舉辦次數、文化內容輸出數量、藝術創作環境、世界遺產、劇場/音樂廳/美術館/博物館/體育場館數量等,雖然在臺北市各面向中表現相對落後,然而許多地方已看出臺北市的積極努力。例如2016年臺北市主辦「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邀請超過160位講者,有來自43個國家、超過1,000名與會者,創下歐洲以外主辦城市最多參與人數的紀錄;此外也以「Adaptive City 不斷提昇的城市」為主軸辦理「臺北世界設計之都」推動計畫,透過辦理國內外設計大展,宣傳臺北設計城市的品牌;2011年申辦成功的「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在競賽種類、參與國家與人數更是僅次於奧運的高層級國際賽事。由於一座城市的著名地標、歷史背景、藝文場館、文化資產等外在條件,無形中會塑造城市的品牌意象,因此臺北市藉由各項國際活動的參與,積極行銷推廣城市品牌,塑造城市魅力吸引觀光客,不但增加臺北市國際能見度,也證明臺北市擁有舉辦大型活動的能量,可容納國際藝文團體來臺北展演與交流,有助於推展臺北市成為國際級都市。
圖1 「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臺北市各面向排名表現 / 資料來源:Global Power City Index, MMF, 2016年10月。
從族群觀點觀察(表2),臺北市在經理人、觀光客的評價排名,相較前一年均成長一個名次,研究人員的評價則維持在第33名(圖2)。根據臺北市2015年鑑統計資料,為發揮產業招商最大效益,臺北市以「創新創業交流計畫」引進國際資金300 萬美元,促使國際新創事業投資臺北市;透過「產業交流平臺計畫」協助臺北市企業鏈結國際市場,達成近710 萬美元投資金額;另藉由「經貿拓銷計畫」提供海外採購商與臺北市供應商貿易平臺,創造7,884 萬美元商機。上述各項積極營造友善經商環境的重要措施,在經理人眼中臺北市的成長潛力值得期待。同樣進步許多的還有觀光客的評價,根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2016年10月最新公布的「全球最佳旅遊城市報告」,臺北市自2011年來連續5年獲選為全球前20強,2016年更首度擠入第15名,國際觀光客總體消費金額高達96億美元,名列全球第10名,再度稱霸大中華區,突顯出臺北市是深受國際觀光客愛戴的旅遊目的地。
然而,在藝術家的評價上名次相對偏後,細項評比指標包括創作環境、市場規模、日常生活環境等,臺北市透過世界設計之都計畫,已啟動「社會設計」策略強調社區、社會企業家、公民社群體系的連結參與,期待讓設計走入民眾日常生活,如何進一步優化創作環境並擴大藝術市場規模,是臺北市持續努力的方向之一。
表2 2016年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排名—角色族群觀點排名
2016 Global Power City Index Ranking - Actor-specific Ranking
總排名 Rank
|
城市 City
|
經理人 Manager
|
研究人員Researcher
|
藝術家 Artist
|
觀光客 Tourist
|
當地居民 Resident
|
1
|
倫敦 London
|
1
|
2
|
5
|
1
|
2
|
2
|
紐約 New York
|
8
|
1
|
2
|
3
|
3
|
3
|
東京 Tokyo
|
7
|
3
|
7
|
5
|
6
|
4
|
巴黎 Paris
|
11
|
6
|
1
|
2
|
1
|
5
|
新加坡 Singapore
|
2
|
9
|
40
|
11
|
26
|
6
|
首爾 Seoul
|
9
|
10
|
23
|
15
|
17
|
7
|
香港 Hong Kong
|
3
|
13
|
42
|
16
|
22
|
8
|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
18
|
20
|
8
|
13
|
11
|
9
|
柏林 Berlin
|
13
|
15
|
4
|
5
|
8
|
10
|
維也納 Vienna
|
21
|
19
|
3
|
9
|
7
|
11
|
法蘭克福 Frankfurt
|
24
|
31
|
19
|
19
|
4
|
12
|
上海 Shanghai
|
4
|
26
|
22
|
10
|
31
|
13
|
洛杉磯 Los Angeles
|
33
|
4
|
9
|
31
|
25
|
14
|
雪梨 Sydney
|
20
|
12
|
37
|
25
|
28
|
15
|
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
14
|
21
|
14
|
32
|
9
|
16
|
蘇黎世 Zurich
|
16
|
22
|
36
|
37
|
5
|
17
|
北京 Beijing
|
5
|
14
|
11
|
8
|
32
|
18
|
多倫多 Toronto
|
19
|
17
|
10
|
23
|
20
|
19
|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
17
|
25
|
31
|
24
|
13
|
20
|
巴塞隆那 Barcelona
|
30
|
27
|
6
|
7
|
18
|
21
|
伊斯坦堡 Istanbul
|
6
|
32
|
18
|
4
|
36
|
22
|
大阪 Osaka
|
26
|
16
|
15
|
17
|
16
|
23
|
布魯塞爾 Brussels
|
27
|
29
|
21
|
18
|
19
|
24
|
舊金山San Francisco
|
28
|
5
|
33
|
28
|
15
|
25
|
芝加哥 Chicago
|
29
|
7
|
26
|
22
|
30
|
26
|
馬德里 Madrid
|
32
|
28
|
13
|
14
|
27
|
27
|
波士頓 Boston
|
22
|
8
|
32
|
27
|
14
|
28
|
溫哥華 Vancouver
|
23
|
18
|
12
|
29
|
23
|
29
|
華盛頓 Washington D.C.
|
31
|
11
|
16
|
32
|
12
|
30
|
日內瓦 Geneva
|
25
|
24
|
38
|
40
|
10
|
31
|
米蘭 Milan
|
35
|
34
|
17
|
21
|
21
|
32
|
吉隆坡 Kuala Lumpur
|
10
|
37
|
28
|
30
|
38
|
33
|
臺北 Taipei
|
12
|
33
|
41
|
34
|
30
|
34
|
曼谷 Bangkok
|
15
|
30
|
30
|
12
|
37
|
35
|
莫斯科 Moscow
|
37
|
23
|
24
|
20
|
33
|
36
|
福岡 Fukuoka
|
34
|
35
|
25
|
38
|
24
|
27
|
墨西哥 Mexico City
|
38
|
36
|
20
|
26
|
34
|
38
|
聖保羅 Sao Paulo
|
39
|
38
|
27
|
39
|
35
|
39
|
孟買 Mumbai
|
36
|
39
|
29
|
35
|
39
|
40
|
雅加達 Jakarta
|
41
|
41
|
35
|
41
|
41
|
41
|
開羅 Cairo
|
40
|
40
|
34
|
36
|
40
|
42
|
約翰尼斯堡 Johannesburg
|
42
|
42
|
39
|
42
|
42
|
資料來源:Global Power City Index, MMF, 2016年10月。
圖2 跟前一年相較,臺北市在角色族群觀點排名方面,經理人與觀光客皆成長一個名次,研究人員也保持持平的水準。/ 資料來源:Global Power City Index, MMF, 2016年10月。
「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全面衡量了城市吸引資源、資本和人才的能力,更利用城市中不同族群的觀點,突顯戰略性創建城市品牌的重要性。觀察排名前十大城市可以發現,許多城市不求全面進步,反而專攻特定面向,為了與其他主要城市在全球競爭,臺北市必須深度掌握城市的獨到之處與優缺點,持續深耕表現優良的面向,為城市創建代表性的品牌戰略。
「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Global Power City Index) (2016年10月)
參考資料:
1.《臺北市年鑑2015》,p.75工商財經 http://www.gov.taipei/np.asp?ctNode=5327&mp=1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