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31
臺北好聲望 全球排名大躍進
隨著全球化競爭力日益激烈,一個城市的聲望好壞會影響人們的支持意願,因此當城市的聲望越高,相對來說就越能吸引外商投資、觀光客造訪、高度專業技術的人才、增加商品出口等,也就是透過直接感受、城市傳播行銷、第方影響、既定印象等感覺,而產生的各種支持行為,進而對城市判斷評價高低。
臺北景
隨著全球化競爭力日益激烈,一個城市的聲望好壞會影響人們的支持意願,因此當城市的聲望越高,相對來說就越能吸引外商投資、觀光客造訪、高度專業技術的人才、增加商品出口等,也就是透過直接感受、城市傳播行銷、第三方影響、既定印象等感覺,而產生的各種支持行為,進而對城市判斷評價高低。
總部在紐約的國際顧問公司「聲譽機構」(Reputation Institute)公布2014年全球最具聲望城市排行榜,奧地利維也納以總分76.4擊敗去年榜首的澳洲雪梨,名列第1。歐洲城市以平均分76.5得分最高,前20名中就占了15席之多,澳洲則占兩席。而在此項調查中,臺北市的全球排名第46(總得分63.9),較2013年排名(第69)大幅提升,顯示臺北市在城市名望度已具體展現強勁的競爭力。
此項城市聲望評比針對G8組織成員國約19,000人進行民意調查,指導受訪者僅回答他們所了解的城市的相關問題,主要根據城市的「經濟條件卓越程度、環境宜人程度、政府效能」三個面向,以及其下13個項目進行評估和排名(見表1)。據該研究所的管理合夥人費爾南多·普拉多(Fernando Prado)指出,此項排名展示了人們和企業最願意以及最不願意到訪、經商和投資的地方。
表1 城市聲望評估績效指標
City Reputation Attributes
評估面向 | 細部項目 |
經濟條件卓越程度 Advanced Economy
|
- 具有繁多的獨具特色的產品和服務 Well-Respected Products & Services
- 財政是否穩定 Financially Stable & Future Growth
- 環境是否有利於經商 Business Environment
- 科技上是否先進 Technology
- 有世界領先公司的總部 Headquarters of Leading Companies
|
政府效能 Effective Government
|
- 安全的環境 Safety
- 政治和法律制度結構 Social, Economic & Environmental Policies
- 受人尊敬的領導者治理 Well-Respected Leaders
- 不斷發展進步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政策 Well-Developed Political & Legal Institutions
- 高效能的運輸和通信基礎設施 Adequate Transport, Communications & Infrastructure
|
環境宜人程度 Appealing Environment
|
- 城市美觀 Beautiful City
- 提供吸引人的感受,例如食物、運動、建築和娛樂 Appealing Experiences
- 是否有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和體育運動員等知名人物居住 Well-Known Personalitie
|
資料來源:Reputation Institute「2014City RepTrak Topline Report」,2014年10月。
從全球排名來看(見表2),歐洲城市以平均分76.5得分最高,較前一年進步6.7分,連續三年分數皆有成長,2014年全球百大聲望城市排名前10名依序為維也納、慕尼黑、雪梨、佛羅倫斯、威尼斯、奧斯陸、溫哥華、倫敦、巴塞隆納、蒙特婁,其中歐洲城市就占了7席,顯示城市聲望度與該國聲望及經濟程度有密切關係,大部分的民眾對於歐洲國家具有相當的喜好程度與良好印象。以2014年首度獲得冠軍的維也納而言(76.4分),不僅有許多重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OPEC,且城市內古典音樂氣氛濃厚,吸引全球各地音樂家匯集於此,更擁有「世界音樂之都」和「樂都」等美譽,加上位於中歐樞紐位置交通便利、氣候宜人,因此在各面向的評比上皆獲得極佳的分數。而位居第2名的慕尼黑,為近四年來首度進入前十名,且較前一年排名更從第13(74.0分)大幅躍進至第2(76.2分),憑藉強大穩定的經濟實力,集結許多全球跨國集團總部設立於此,如寶馬、西門子、MAN AG、MTU Aero Engines等,且為歐洲最大的出版業中心,不僅生活素質高、社會穩定安全、富有濃厚的藝術文化涵養,因此在聲望評價上獲得高分。美國城市中排名最高為紐約,總分71.2名列全球第25名,分數與排名皆較前一年下滑不少,儘管在經濟發展有不錯的表現,使得人們前往投資與工作的意願提高,但可能對當地治安有負面印象,而間接影響其聲譽評價。
在亞洲方面,日本城市大阪、東京繼續蟬聯冠、亞軍,大阪以70.0分全球排名第30居亞洲之首,東京則以69.8全球排名第33、亞洲第2,然而兩座城市的分數與排名皆較前一年下滑。在此項調查中,臺北市評選總分較2013年上升7.4分,總得分63.9,全球排名第46,較前一年排名躍進23名,是少數得分進步的城市之一(成長約11.6%),且領先新加坡(63.7分)、香港(60.6分)、曼谷(54.6分)、首爾(53.8分)、上海(53.1分)、北京(52.4分)等重要亞洲城市。近年臺北市積極行銷城市品牌,透過打造科技走廊、發揮科技產業聚落效應,提供各種商情資訊、融資貸款協助中小企業及青年創業,型塑商圈及特色產業魅力,營造臺北市成為友善、安全、永續的環境,使得臺北市的聲望度再次獲得全球關注。
表2 2012-2014全球百大名望城市前10名
2012-2014 The World's 100 Reputable Cities-Top 10
總排名
Overall Ranking | 2014 | 2013 | 2012 |
1 |
維也納 Vienna |
雪梨 Sydney
|
溫哥華 Vancouver |
2 |
慕尼黑 Munich |
多倫多 Toronto |
維也納 Vienna
|
3 |
雪梨 Sydney
|
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
雪梨 Sydney
|
4 |
佛羅倫斯 Florence
|
維也納 Vienna
|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
5 |
威尼斯 Venice
|
威尼斯 Venice
|
奧斯陸 Oslo
|
6 |
奧斯陸 Oslo |
佛羅倫斯 Florence
|
巴塞隆納 Barcelona
|
7 |
溫哥華 Vancouver
|
愛丁堡 Edinburgh
|
佛羅倫斯 Florence
|
8 |
倫敦 London |
蘇黎世 Zurich
|
威尼斯 Venice |
9 |
巴塞隆納 Barcelona |
倫敦 London |
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
10 |
蒙特婁 Montreal |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
墨爾本 Melbourne
|
資料來源:Reputation Institute「2014 City RepTrak Topline Report」,2014年10月。
進一步從民眾的分項行為意願來看,最想造訪的城市依序為佛羅倫斯、巴黎、威尼斯;最想投資的城市前3名為慕尼黑、蘇黎世、東京;最想居住的城市為慕尼黑、雪梨、溫哥華;最讓全球民眾嚮往的工作城市前3名則為慕尼黑、雪梨、蘇黎世;而最讓民眾感到安心的採購商品來源城市則由慕尼黑、東京及倫敦拿下前3名(表3)。在這個類別的排行榜看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慕尼黑分別在「投資」、「居住」、「工作」、「採購」四個分項中名列第1,城市聲望度獲得高度評價。
然而Prado亦指出,國際媒體的關注,包括虛構的電影和電視節目,都會對一座城市的聲譽產生巨大的影響。例如,臺北市政府與臺北市電影委員會,積極透過跨國合作的方式拍攝電影,如美國導演馬丁史柯西斯的《沉默》、法國導演盧貝松《露西》、英國導演摩根馬修《X+Y愛的方程式》、日本導演三池崇史《十億追殺令》等,期望藉由電影的文化力量進行國際影視交流,發現臺北市的優良拍攝環境,包括美食、古蹟、人文薈萃、文創素材等,進而擴展臺北市國際能見度,促進城市觀光收益,以吸引更多跨國合作電影來臺取景。
一座城市的聲望評比越高,吸引民眾拜訪、居住、就業甚至投資的行為意願就越強。展望未來,為打造臺北市成為一座智慧、魅力、宜居的城市,整合大眾運輸工具與各項政府服務,亦成立智慧城市委員會、開放政府資訊,對於即將主辦的2016世界設計之都、2017世大運等重大國際賽事活動,更是積極進行城市意象行銷,期望藉由國際媒體的宣傳及報導,增加周邊觀光與經濟效益,提高國際認同感。另一方面,在食住行醫方面如食安檢測、田園城市、
YouBike整合、家庭醫師制度等的各項措施,目的皆在於讓市民健康宜居、幸福有感,相信未來臺北市將成為更具競爭力的聲望城市。
表3 2014年全球百大名望城市—分項行為意願排名
2014 The World's 100 Reputable Cities-Supportive Behaviors Towards Cities
排名
Ranking
|
造訪
Visit
|
投資
Invest
|
居住
Live
|
工作
Work
|
採購
Buy
|
1
|
佛羅倫斯Florence
|
慕尼黑Munich
|
慕尼黑Munich
|
慕尼黑Munich
|
慕尼黑Munich
|
2
|
巴黎
Paris
|
蘇黎世Zurich
|
雪梨
Sydney
|
雪梨
Sydney
|
東京
Tokyo
|
3
|
威尼斯
Venice
|
東京
Tokyo
|
溫哥華
Vancouver
|
蘇黎世Zurich
|
倫敦
London
|
4
|
維也納
Vienna
|
法蘭克福Frankfurt
|
維也納
Vienna
|
倫敦
London
|
佛羅倫斯Florence
|
5
|
巴塞隆納
Barcelona
|
大阪
Osaka
|
墨爾本Melbourne
|
溫哥華
Vancouver
|
巴黎
Paris
|
6
|
羅馬
Rome
|
紐約
New York
|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
墨爾本Melbourne
|
布魯塞爾
Brussels
|
7
|
倫敦
London
|
雪梨
Sydney
|
蒙特婁
Montreal
|
紐約
New York
|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
8
|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
布魯塞爾
Brussels
|
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
多倫多Toronto
|
雪梨
Sydney
|
9
|
雪梨
Sydney
|
墨爾本Melbourne
|
舊金山
San Francisco
|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
維也納
Vienna
|
10
|
慕尼黑Munich
|
溫哥華
Vancouver
|
伯斯
Perth
|
維也納
Vienna
|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
資料來源:Reputation Institute「2014 City RepTrak Topline Report」,2014年10月。
2014 City RepTrak報告封面註:國際顧問公司「聲譽機構」(Reputation Institute),自2010年起針對全球國家、城市、企業,以及美國銀行等對象進行國際聲譽排名調查,並針對調查結果協助領導人建立並維護聲譽資本,推動更具競爭優勢的業務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