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動態
工商登記家數年增1.73%,公司資本額年增3.81%
在公司行號登記家數方面,截至2024年6月全國公司行號登記現有家數為176萬2,813家,其中設立於臺北市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為17萬9,361家,商業登記現有家數為6萬2,064家,總計公司行號現有家數24萬1,425家,增加4,105家,年增1.73%。在現有家數中,以「批發及零售業」最多(占比23.17%),其次為「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14.63%)、「製造業」(占比12.00%)。
臺北市工廠登記現有家數共914家,登記工廠廠地面積為46.8平方公頃,皆較去年同期減少,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及「食品製造業」,合計占比約38.95%,行政區分布集中於內湖區、南港區,合計占比約68.16%。
觀察2024第2季臺北市工商家數異動情形,公司新設家數為2,822家,撤銷家數為1,615家,而商業新設家數為1,176 家,歇業家數為1,049家;工廠登記新設家數為7家,歇業家數為12家。整體而言,公司淨增加數量1,082家,呈現擴張趨勢,顯示出市場對於創業的信心和需求增強,商業淨增數僅為110家,顯示出商業市場的競爭激烈及經營壓力,可能與消費者行為變化、經濟環境不確定性等因素有關。工廠數量則呈現負成長,顯示工廠業務面臨較大的挑戰,可能由於生產成本上升、政策環境變化或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所致。
在登記資本額方面,臺北市整體工商機構體質健全,截至2024年6月,臺北市公司登記資本總額達15兆74億元,位居全國之冠,年增3.81%,公司登記家數增加,資本額呈穩定成長。觀察產業結構分布情形,三級產業(服務業)為10兆9,245億元(占72.29%)、二級產業(工業)為3兆8,255億元(占25.49%)、一級產業(農林漁牧業)為2,574億元(占1.72%)。以產業別區分,資本額最高的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53.41%),其次為「製造業」(13.99%)、「電力及燃氣公共事務業」(6.20%),合計約占73.60%。
綜合2024年第2季臺北市工商家數異動情形及登記資本額的數據,臺北市的工商機構體質整體健全且穩定成長。公司登記資本總額突破15兆元,顯示企業對臺北市的投資信心穩固。此外,服務業在產業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特別是金融及保險業,其資本額占比最高,呼應臺北做為全國金融中心的核心地位。
從產業結構來看,截至2024年6月的登記家數,三級產業為184,301家(占全市比重76.34%),二級產業為54,096家(占全市比重22.41%),一級產業為3,028家(占全市比重1.25%),臺北市以三級產業為主、二級產業次之,一級產業占比最小。
公司行號銷售額年增7.67%
2024年第2季全國公司行號實際營業家數共計165萬7,368家,銷售額為18兆2,056億元,臺北市實際營業家數共計25萬170家,銷售額為5兆5,73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67%,占全國比重約30.61%。 在實際銷售額方面,三級產業為4兆4,966億元(占全國比重43.25%)、二級產業為1兆705億元(占全國比重13.75%)、一級產業為60億元(占全國比重22.43%)。臺北市作為全國的經濟、金融和商業中心,經濟結構仰賴高度仰賴第三級產業,二級產業和一級產業所占比重較小,發展相對受限。
臺北市各業別的營收與去年相比均有所成長,顯示經濟的穩定發展,市場需求持續增強。前三大主力產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39.89%)、金融及保險業(16.65%)、製造業(11.97%),合計占比約68.51%。
觀察臺北市主要業別,其中批發及零售業銷售額年增3.57%,因全球景氣穩定復甦,民間消費熱絡,在AI、雲端運算等新興科技推升下,致機械器具批發業、化學材料批發業呈現正成長。在零售業方面,年增10.77%,受惠新車上市熱銷,車商擴大促銷方案刺激市場,維持穩定銷售動能,汽車零售業年增2.34%。隨著市場需求的回暖,便利商店持續穩健展店,而百貨公司及超市則紛紛推出多元創新服務和行銷活動,促使業績表現穩健成長。
金融及保險業銷售額年增16.14%,在銀行業方面,隨著淨利息收入和投資收益的回升,財富管理產品的銷售熱賣,推動手續費收入顯著增加。此外,台幣貶值帶來的匯兌收益和股票資本利得的實現,進一步提升了壽險業的獲利能力。證券、期貨及投信業也自台股的價量雙揚中受益,經紀業務和投資收益的評價成長,提升整體銷售額。
製造業銷售額年增5.61%,受惠於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領域需求的持續上升,帶動伺服器、電腦設備及零組件等出貨暢旺,驅動整體營收表現成長。
運輸及倉儲業銷售額年增11.04%,受惠運價及運量持續回升,水上運輸業增加12.73%。另一方面,隨著市場旅運需求增強,載運人數突破新高,空貨運市場需求熱絡,除了電商與受AI帶動的半導體機台、伺服器等固有貨源外,季節性水果、急件高價貨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使航空運輸業增加20.47%,表現突出。
住宿及餐飲業銷售額年增13.78%,因大型展會、演場會接連舉辦,活動的外溢效應有效帶動周邊住宿與餐飲消費,且許多餐飲集團透過展店及多品牌經營策略,擴大營收規模,進一步挹注營收成長動能。
用電量增加6.66%
2024年第2季,臺北市總用電量達38.26億度,其中電力用電量為21.36億度(占55.83%),電燈用電量為16.90億度(占44.17%)。與去年同期相比,總用電量增加6.66%。觀察用電類型,電力及電燈用電量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2.94%、11.77%。整體用電量呈現穩定成長,特別是電燈用電的明顯上升,顯示住宅及小型商業活動的活躍,與經濟成長及消費能力提升有關。此外,數位經濟的發展和居家辦公的普及也推動了電燈用電需求的增加。展望未來,隨著經濟持續成長和能源需求上升,臺北市將面臨能源供應與管理的挑戰,需審慎應對。
僑外投資金額年減52.41%
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2024年第2季全國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549件,投(增)資金額約21.2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較,件數減少6.15%,金額減少43.91%。2024年上半年核准僑外投資件數較去年同期減少5.53%,金額減少49.30%。
核准於臺北市之僑外投資件數為422件,投資金額約15.39億美元,占全國投資金額的比重72.39%,為全國第1。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去年同期的投資件數增加25.97%,但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52.41%,主因為去年德商YUNLIN HOLDING GMBH增資允能風力發電公司、新加坡商星展銀行增資星展(台灣)商業銀行等大型投資案,導致比較基期較高。
觀察投資案源,英商YUNLIN MIDCO LIMITED以貸款投資方式對允能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增資7.33億歐元,從事經營發電業等業務;美商酷澎COUPANG以新臺幣60.55億元增資酷澎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電子商務服務,透過線上平台銷售商品,並自行管理倉儲。其他被投資事業包括臺灣亞馬遜資料中心服務有限公司、台灣和旭綠能、耐能智慧、哥本哈根基礎設施渢妙、光林智能科技等,橫跨網站代管、AI、再生能源等領域。而前五大投資來源地包括英國、美國、英屬開曼群島、盧森堡、日本等。 2024年第2季的僑外投資數據顯示整體臺灣的投資活動有所放緩,臺北市亦是如此,可能受到全球經濟環境波動、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或投資者信心不足等因素影響。儘管如此,臺北市仍然保持著做為外資主要目的地的優勢,成功吸引了大部分的投資金額。展望未來,為了應對全球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臺北市亟需加強政策引導和優化投資環境,以吸引更多穩定的外資。
2024年第2季全國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共68家,設立於臺北市外商公司新設家數為47家,較去年同期減少24.19%。其中,新設立於臺北市的外商公司名單包括新加坡商第一線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美商愛快飛梭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商帝宇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澳洲商摩爾斯微有限公司等,這些外商的策略布局展現了對深耕臺灣及臺北市的信心,強化臺北市做為與大中華地區的業務營運與支援樞紐,能有效推動業務發展。
進一步觀察外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全國家數為5,667家,其中設立於臺北市的共有3,727家,占全國比重65.77%,穩居全國第一。顯示臺北市對外資企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仍是外商投資的首選地點。
整體稅收年增4.43%
2024年第2季臺北市地方稅收實徵淨額為290.4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43%,整體稅收表現穩定,主要由房屋稅的增加所帶動。房屋稅年增8.04%,因開徵件數增加,加上調高轄內房屋現值(稅基)所致。此外,因第2季買賣移轉動數年增16%,房市交易維持熱度,進而帶動契稅和印花稅等稅收分別成長8.63%、1.88%。然而,地價稅和土地增值稅的減少,反映土地市場的降溫,可能受到政策調控、土地交易減少或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使用牌照稅則因電動車免稅政策持續、燃油小客車輛數減少,致稅收呈現負成長。
二、創業動態
新創科技服務業占比最高
截至2024年6月,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8年之事業)共93,786家。在業別分布方面,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最高(20.36%),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18.06%)及「金融及保險業」(13.47%),前三大類業別合計比重超過五成,顯示新創企業的業務重點集中在知識密集型產業、消費服務和金融創新領域,這些行業成為經濟創新的主要驅動力。
其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最高(20.36%),反映科技和知識型企業的密集程度,成為創新經濟的關鍵動力。其次,「批發及零售業」屬於民生消費的內需型服務業,因創業資金及進入門檻較低,加上電商的興起、物流效率的提高以及消費行為的轉變,成為創業者青睞的業別。此外,「金融及保險業」占比居第3,隨著區塊鏈技術、數位支付保險科技(InsurTech)等技術的推動,顯示金融科技(Fintech)創新具備未來發展潛力。
新創企業國籍分布穩定
截至2024年6月,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8年之事業)負責人之國籍別為本國人89,215家,外國人4,552家,占比分別為95.15%、4.85%。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臺灣本地創業者對於市場的高度參與與投入,臺北市做為全國的經濟、科技中心,吸引了大量本地人才進行創業。然而,外國人新創企業比例呈現下降,在當前的經濟或政策環境下,外國創業者在臺北市面臨一些挑戰,如市場適應性、政策壁壘或文化差異等因素,後續需進一步提升外國創業者的參與度。
創業主力為中壯年,青年創業漸成趨勢
2024年第2季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8年之事業)之現存家數,負責人的年齡分布上以35~44歲最多,達28,265家,其次為45~54歲,有22,261家。這兩個年齡層合計占比接近六成,顯示出中壯年族群為創業的主力軍。這些創業者通常擁有豐富的職場經驗和專業知識,有助於企業在早期階段的穩定運營,並提高企業的生存率。
25~34歲的負責人共有15,752家,占比約16.80%,排名第3,雖然在整體創業者中的比例略低於中壯年族群,但這個年齡段的創業者通常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隨著時間推移,他們有可能逐漸成為市場中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新興技術和數位經濟領域。18~24歲和65歲以上的負責人相對較少,家數分別為1,157家和7,232家,顯示出這些年齡段的創業者較少參與市場活動。
整體而言,臺北市的創業主力集中在35~54歲的中壯年族群。然而,年輕創業者的潛力不容忽視,未來極有可能在新興市場中脫穎而出,此外,雖然較年長的創業者占比較小,但這也顯示創業在各個年齡層都有發展空間。因此,需持續關注臺北市的創業生態,正朝向多元化的發展方向邁進。
三、民生動態
物價全面上漲,醫藥保健類漲幅最高
2024年第2季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較去年同期上漲2.20%,臺北市CPI亦上漲1.69%,漲幅已漸收斂,自2021年第4季開始連續多季突破2%的通膨警戒線,本季降至2%以下,顯示物價趨於緩和。觀察各類別CPI漲幅,以醫藥保健類上漲最高(4.38%),其次為食物類(2.38%)、雜項類(1.73%)、教養娛樂類(1.42%)、居住類(1.16%)、交通及通訊類(0.83%)、衣著類(0.70%),七大類別皆呈現全面上漲。
醫藥保健類因醫療費用受健保藥品部分負擔收費方式調整影響,蔬菜及水果因市場供量較去年減少,加以肉類、房租、水電燃氣及娛樂價格上漲所致,惟蛋類因市場供量較去年平穩,抵銷部分漲幅。
整體而言,儘管第2季物價仍持續上漲,但較上季已有所減緩。時序進入暑假消費旺季,相關旅遊娛樂消費、房價上漲、利率調升等皆有可能影響物價走勢,需持續關注。
四、勞動動態
勞動市場穩定,失業率降至3.4%
2024年上半年全國勞動力平均為1,198萬4千人,勞動力參與率平均為59.23%,較去年同期上升0.06個百分點。就業人數平均為1,158萬1千人,較去年同期增加0.73%,失業人數平均為40萬3千人,失業率平均為3.36%,較去年同期下降0.15個百分點。
臺北市勞動力為123萬2千人,勞參率56.0%,較去年同期增加0.3個百分點;就業人數為119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45%,失業人數為4萬2千人,失業率3.4%,較去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隨著勞動力人數逐年增加,就業人數也相應成長,失業率逐漸下降,從3.7%降至3.4%,顯示出勞動市場在續呈穩定。
整體而言,臺北市就業人數持續增加和失業率下降,反映了本市經濟的穩定發展和就業市場的逐步回溫。由於臺北市產業型態以服務業為主,中高齡及高齡受僱勞工比例也呈現增加趨勢,因此臺北市勞動局推動「職務再設計服務計畫」,協助事業單位營造友善工作環境,協助員工減緩因年齡增長所致工作障礙,進一步提升工作效能。此外,還透過「職能學院」提供多元化課程,提升學員職場專業能力,同時舉辦多場就業博覽會、校園徵才等活動,促進勞動力市場的活躍度。未來,隨著製造業景氣回升,服務業的穩健發展,企業有望進一步擴大招聘規模,帶動更多就業機會。
五、營建動態
房市交易量年增13.29%
建築物建造執照之統計為反映國內建築物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趨勢的指標,其變動情況得以反映營建業未來景氣發展趨勢。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2024年第2季全國核發建築物建造執照件數共4,843件,總樓地板面積為11,084千平方公尺,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件數共5,127件,總樓地板面積為8,175千平方公尺。
臺北市核發建造執照件數共56件、總樓地板面積為657千平方公尺,核發使用執照件數共49件、總樓地板面積為672千平方公尺。與去年同期相較,建照執照的件數和總樓地板面積均有所下降,而使用執照則呈現增加趨勢。觀察變動情形,建造執照的總樓地板面積下降,反映出臺北市面臨的土地資源稀缺問題。此外,隨著土地價格和營建成本的持續攀升,開發商的建造意願可能有所減弱,導致建照量能的持續下滑。而使用執照的總樓地板面積顯著增加,隨著選後市場的不確定性消退,市場需求強勁,開發商加快了已完成建案的推案進度,進而推動了使用執照的成長。
2024年第2季臺北市不動產交易件數共7,985件,其中土地買賣登記筆數為11,803件,建物買賣登記棟數為8,149件,與去年同期相較,分別增加13.29%、13.50%、16.20%。觀察買賣移轉棟數變化,房市受到通膨預期、台股行情與新青安政策帶動,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皆呈現正成長,顯示建商對都會區的房市前景看好。
觀察各行政區表現,大多呈現正成長趨勢。中山區為登記數量最多的區域(1,080件),因位於市中心的精華地帶,房價相對較高,而坪數較小的住宅因總價較低,對購屋民眾來說相對容易入手,再加上中山區交通便捷、商業發達、生活機能成熟等優勢,更容易吸引眾多年輕單身、首購民眾選擇在中山區購屋,根據統計,小宅則占整體交易比例最高,突破5成,成為房市熱門的選擇,帶動交易熱潮。大安區交易件數居次(900件),因具有區位優勢,周邊各項生活機能完善,附近擁有大安森林公園等綠地設施,加上明星學區加持,成為購屋者的熱門選擇。而萬華區成長率最高,年增36.43%,受惠都更跟危老的題材,以及新成屋價格相對於市區中古屋的競爭優勢,使其在市場上更具吸引力。然而,南港區和內湖區因市場需求放緩,加上豪宅交易量的大幅萎縮,致這些區域呈現衰退趨勢。
整體而言,臺北市的不動產市場顯示出區域分化的趨勢,傳統熱區如中山區、大安區和信義區仍保持強勁成長,而部分邊緣區域如南港區則面臨市場需求減弱的壓力。展望下半年,國際總體經濟變化,以及央行貨幣政策對資金環境的影響,將成為牽動市場走勢的關鍵因素,須保持密切關注。
不動產交易熱絡,都市地價指數上漲1.93%
以2023年3月31日為基期(100),第62期(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全國都市地價總指數為102.76,較上期上漲1.58%。受房市買氣回溫影響,土地交易熱絡,致使全國都市地價總指數連續13期上漲。其中,六都及宜蘭縣、新竹縣、嘉義市與金門縣等10縣市,地價指數期漲幅均超過1%。
臺北市地價總指數為102.24,與上期比較,上漲1.93%,漲幅居全國之冠。進一步分析各使用分區地價指數變動,住宅區地價上漲1.91%,主要受惠於重慶南路3段一帶,因中正橋改建新橋通車,改善環境景觀並提升交通便利性;建國北路2段、松江路一帶則因臺北市第一殯儀館規劃遷建,帶動了該區域的不動產交易,推升地價。商業區地價上漲1.96%,中山北路、松江路一帶,都市更新、危險老舊建物重建開發案件增加,提升土地使用強度;信義商圈頂級商辦及百貨群聚,商業活動熱絡,另臺北文化體育園區周邊地區,受惠大巨蛋體育館完工啟用,吸引消費人潮,帶動地價上揚。工業區地價上漲1.99%,因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及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聯外交通便捷,有利產業群聚,廠辦需求持續攀升,地價上漲。
從行政區來看,臺北市12個行政區的地價全面上漲。其中,中山區漲幅最高(2.51%),因建國北路2段、松江路一帶,因臺北市第一殯儀館即將遷移,改善環境品質,提升發展潛力,不動產交易熱絡。此外,中山北路和松江路一帶,因都市更新、危險老舊建物重建開發案件增加,帶動周邊發展,地價上漲。內湖區上漲2.33%,因公共設施完善,生活機能良好,不動產交易活絡。南港區及中正區分別上漲2.29%、2.16%,同樣受到都市更新和危險老舊建物重建開發的推動,改善了周邊環境並提升發展潛力,促進地價上揚。
六、觀光動態
觀光市場略降溫,住用率微降為65.72%
依據交通部觀光署資料,2024年第2季國際旅客入境人次為176萬,年增11.66%,累計上半年已超過380萬人次,觀光市場穩定發展。
臺北市觀光旅館(含國際、一般)計37家,客房住用數共計578,016間,住用率為65.72%,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16,626間、減少1.13個百分點。受到國內外旅遊活動復甦的影響,尤其是在疫情後的恢復階段,旅客對於觀光住宿的需求明顯成長,反映臺北市旅遊市場需求的回升。儘管客房住用數量增加,但住用率卻有所下降,主因為客房供應量的增加,疫後湧現出國旅遊熱潮,國人出國人數持續成長,以致於影響本地旅宿。
觀察臺北市觀光旅館的住客來源,市場結構以本地旅客占比最高(29.77%),其次為北美(17.15%)、日本(16.49%)及韓國(6.98%),這三者為臺北市前三大國際客源市場。此外,外籍旅客來台人數持續成長,顯示臺北市多元、友善的旅遊環境受到旅客青睞。
展望下半年,隨著國際商旅持續回流、會展需求成長,臺北市旅遊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為吸引更多外籍旅客,積極推動多樣化的行銷策略,例如,前往美國西岸三大城市(西雅圖、洛杉磯、舊金山)進行觀光推廣,與日本旅遊平台合作推出優惠方案,以及在韓國舉辦臺北旅遊介紹會等國際活動。同時,臺北市也透過大型活動吸引國內外旅客,包括9月的「潮臺北」活動、10月~11月的臺北溫泉季及白晝之夜、11月~12月的臺北馬拉松與耶誕節活動,並結合台北101煙火的跨年系列活動,為遊客提供多元的旅遊體驗,進一步提升臺北市的國際旅遊吸引力。
臺北產經總結
- 經濟動態:經濟環境回溫,商家數及資本額雙雙呈現正成長,公司商業登記家數年增3.81%,另,資本額15.74兆元,位居全國之冠,年增3.81%。隨著新興科技的廣泛應用及民間消費活力的持續提升,銷售額年增7.67%。然而,受到全球經濟波動影響,僑外投資金額減少52.41%,外商公司新設家數減少24.19%。
- 創業動態: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為主要創業業別。本國人與外國人之青創負責人,占比分別為95.15%、4.85%。
- 民生動態:CPI平均上漲1.69%。因醫療費用調整、外食費用、電價及租金調漲所致。
- 勞動動態:失業率降至3.4%,勞動市場穩步改善。
- 營建動態:房市活絡,交易量年增13.29%。都市因商業區熱絡、產業群聚,加上危老及都更議題發酵,帶動地價上揚1.93%。
- 觀光動態:受到住房供給增加、出國潮湧現影響,觀光住用率微幅下滑至65.72%,外籍旅客來源以北美、日本及韓國為主要來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