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臺北大巨蛋啟用後迅速成為城市新地標,不僅活絡東區商圈,更串聯忠孝、信義等精華商圈,成功帶動周邊產業經濟成長與消費升級。結合體育賽事、演唱會及新零售OMO模式,「巨蛋效應」正重新定義都市生活型態,掀起全新的消費革命。
發布日期:
臺北大巨蛋正式啟用,從體育場蛻變為多元展演場域,成為「展演經濟」的重要引擎。結合文化、娛樂、科技與觀光,吸引國際巨星與大型活動進駐,帶動城市消費、科技創新與文化外交,點燃臺北新一波城市活力與經濟成長動能。
發布日期:
東京巨蛋自1988年啟用以來,已成為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的主場,並發展為亞洲運動與娛樂產業的代表性場館。每年舉辦超過70場職棒比賽與國際賽事,如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吸引大量球迷進場觀賽。此外,東京巨蛋每年舉辦演唱會場次不斷增加,2024年達到89天,泰勒絲演唱會更帶來新台幣72億的經濟效益。東京巨蛋城結合購物、主題樂園與溫泉設施,每年吸引超過4000萬人次,帶動周邊商業發展。這種「體育+娛樂+商業」的經營模式,使東京巨蛋成為經濟與文化的重要引擎。
發布日期:
新加坡透過發展演唱會經濟,成功帶動城市經濟與活力。2024年泰勒絲「The Eras Tour」在新加坡舉辦六場演出,吸引超過30萬名觀眾,並帶動大量國際旅客湧入,刺激旅遊與周邊產業。新加坡政府視此為戰略機遇,透過旅遊局補助與靈活場館規劃,使新加坡成為東南亞唯一巡演據點,提升其國際文化與旅遊形象。國家體育場與體育城等世界級設施奠定基礎,早期採PPP模式興建,2022年起改由政府管理以優化效益。泰勒絲演唱會創造約7,500萬新元門票收入,旅遊收益估計達2.6~3.3億美元,推升酒店、交通與零售業發展。根據新加坡旅遊局數據,此類國際演出不僅帶來經濟效益,更強化新加坡作為亞洲演唱會樞紐的地位,形成『以小博大』的發展模式。
發布日期:
位於信義區核心地帶的多功能體育館「臺北大巨蛋」,作為「臺北文化體育園區」五大主體建設中首座落成的建物,歷經多年籌劃與興建,已於2023年底正式啟用。這座國際級運動場館不但提供頂級賽事空間,亦與鄰近商業區和文化設施無縫銜接,不僅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更為臺北市打造嶄新的城市風貌。
發布日期:
競技運動與科技創新的融合,成為國際體育賽事的主要發展趨勢,包括同步視角、互動時間切片、360度VR實況轉播、全景視角等,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收視體驗。另一方面,從產製端,提供高解析度、接近零延遲的轉播服務,讓體育賽事轉播成為全媒體的時代,隨著OTT、VOD的蓬勃發展,加上5G、AR/VR推波助瀾下,數位內容產業匯流將驅動科技應用發展及經濟產值持續向上提升。
發布日期:
舉辦國際運動賽事為推動城市發展的一大契機,許多主辦城市藉此更新基礎建設、發展新科技服務、行銷城市形象。澳洲是運動大國之一,過去曾主辦兩屆奧運,各大城市也每年舉辦各項運動賽事,不僅將運動與健康帶入日常生活中,同時也能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地處澳洲西半部的伯斯市是第一個實際推廣市民參與體育運動的西澳地方政府,透過施行運動發展計畫,鼓勵企業投入參與,完備市區內的運動中心,提供專業的運動器材供大眾使用,並藉由社區發展運動風氣與規劃友善的運動環境,展現城市活力與健康的新樣貌。
發布日期:
運動行銷是指在特定的場地、針對目標族群、進行一段期間的聚焦行銷,多半採用置入式行銷的操作方式,藉由少許的投入成本花費,產生龐大的經濟效益。正因如此,全球各國/城市積極爭取運動賽事主辦權,藉此塑造國家/城市的形象,而新建的運動設施可作為永續保存的資產,在舉辦過程中也可對周邊產業帶來工作機會、提升賽事籌備的知識技能等,顯見大型賽事所創造的效益有助於運動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為國家/城市開啟另一波成長動能。
發布日期:
迎接2017臺北世大運,身為主辦城市的臺北市政府於相關的軟硬體建設、志工招募培訓,以及運動行銷贊助活動等工作皆已陸續到位。然而,活動賽事舉辦後更應積極思考如何透過在地的人文特色來吸引更多來自國外觀光客的目光並帶動經濟成長,進而改善民眾運動參與的習慣,因此建議未來運動產業的發展策略,建議可從產業基礎資料的建置、產業聚落與異業結盟、大數據的結合等策略著手,期打造友善的運動環境,提升民眾參與運動的比例,為運動產業注入新活力。
發布日期:
根據國際調查機構估計,全球運動產業未來三年產值成長率將超過6%,顯示全球運動產業不僅商機龐大,且成長動能相當強勁。整體運動產業策略的規劃,必須從運動文化的推廣、發展、運動經濟的擴散效益等作審慎評估,因此檢視目前我國運動產業發展概況,建議相關政府單位可從運動產業的政策規劃面著手,邀集國內外產官學研界的專家共同參與,同時從基礎的軟硬體設施完善其相關配備,與國際運動機構或組織互動交流,拓展能見度,從基層教育體系紮根運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