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7
亞洲城市動態-東京、新加坡、香港、上海(2023H1)
觀察各城市2023年上半年重點經濟數據,與2022年同期相比,東京工業生產指數減少2.0%,第三級產業指數上升2.4%,CPI上漲3.5%,因防疫措施,觀光人潮回流,挹注整體經濟持續成長;新加坡GDP成長0.4%,工業生產指數減少6.3%,CPI上漲5.6%,因受全球經濟影響,收斂整體復甦幅度;香港GDP成長2.2%,製造業生產指數上升3.2%,CPI上漲2.0%,因邊境解封,觀光人潮回流、服務需求擴增,提振景氣復甦能量;上海GDP成長9.7%,CPI下跌2.3%,FDI總金額增加7.1%,因疫情常態化,經濟活動恢復運行。
2023-09-27
融合傳統與創新元素 建立城市再生契機
以市場再生經驗案例為核心,探究老市場經由建築形式的改建與活化,如何帶動在地文化與產業的復興,經由文化引導都市再生等策進作為,激發傳統與創新火花,推進城市轉型新篇章。
2023-09-27
老市場華麗轉型 打造共榮生態系
做為城市的脈絡之一,市場承載著交流、交易、文化和經濟活動的功能,並隨著時代變遷持續轉型,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士東市場的成功經驗,展現傳統市場運用現代經營思維,帶動整體市場認同感。得益於北市府政策協助和市場整體共同努力,透過特色攤位改造、優良市集評比、綠色市集票選等肯定,嶄露全新面貌。本文就士東市場的轉型歷程,理解政策、自治會與市場成員如何共創傳統與現代共融的品牌之路。
2023-09-27
老市場藝術共創 重塑記憶新風貌
擁有悠久文化傳承的萬華,經由「東三水街市場塗鴉彩繪藝術長廊計畫」的推動,讓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依據農曆月分的順序,將各種節氣的當令作物及萬華地區的傳統節慶特色融入創作,呈現少見的巨型塗鴉彩繪長廊,以藝術協作,重新探索在地歷史的記憶,吸引更多熱愛藝術的人前來觀摩、交流和欣賞,推動老市場注入新的文化元素。
2023-09-27
南門市場重開機 變身觀光新熱區
隨著生活水準提升、新興市場經營模式蓬勃發展,越來越多傳統市場逐漸走向式微,面臨閒置和荒廢的困境。南門市場以其歷史悠久的底蘊,透過都市更新的力量,迎向華麗轉身的機會,中繼市場並因其交通位置利基,帶動周邊景點「榕錦時光生活園區」為觀光熱區,促發新商圈發展契機。
2023-09-27
建立友善遊逛環境 讓臺北「好市發聲」
市場乘載臺灣庶民共同歷史記憶,也是城市的縮影。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佈局及硬體設施逐漸難以適應需求。為因應此挑戰,市場改建計畫強調改善光線與通風設計,以活化市場,延續生命力。本文將探討北市府一系列的市場改建案例,透過例行的節慶活動辦理,理解如何透過虛實整合的方式擴展商機,展現臺北市在改善市場硬體環境方面取得的策略性進展。
2023-09-27
推進市集轉型腳步 邁向數位生態圈
臺北市政府為提升市集整體環境品質,以打造特色風格、友善便利、乾淨環保的現代化市集為目標,持續推動「市集精進計畫」;透過「攤販長期納管計畫」,落實優化場域內攤販之公共安全、衛生、動線等,提升鄰近場域整體品質;為使傳統市場與現代消費趨勢接軌,積極輔導傳統市集數位轉型,導入電子支付系統、網路電商與外送服務平台,促使多元拓展市場攤販收益與滿足現代數位購物體驗。
2023-09-27
永續城市評比臺北市創佳績
永續城市指數報告以12項指標做為評核標準,針對全球70個城市綜合評比,臺北市首次進榜,排名全球第23,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量、永續政策等指標表現優異,獲得高度讚揚。此外,更連續2年取得CDP國際城市碳揭露評鑑最高評等的A級肯定,顯示臺北市推動淨零轉型的成效斐然。
2023-09-27
臺北產經動態分析(2023Q2)
全球經濟受貨幣緊縮的滯後效應及通膨影響,終端市場消費與投資動能減速,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製造業生產活動疲弱,隨疫後消費需求暢旺,內需擴增,工商新設立家數及資本額雙雙呈現正成長。整體營收5.18兆,年減0.45%,批發及零售、製造業等主力產業皆下滑,惟住宿餐飲業因疫後消費力道強勁帶動,成長27.81%。在消費與勞動市場方面,物價漲幅4.07%,已漸收斂,失業率緩降至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