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進階搜尋

:::
您選擇了包含以下關鍵字的文章:
搜尋結果 總共24筆。
依   
農夫市集 X 城市亮點孕育新生機
2019-09-27
農夫市集 X 城市亮點孕育新生機
文章標籤: 市集農業
農夫市集不僅是農夫直接銷售農產品給民眾的場域,亦能連結都市與土地的關系。面對氣候異常及民眾消費習性的改變,農夫市集開始嘗試創新作為,例如與大型商場異業合作、合作推廣綠色餐飲評鑑,擴張有機友善農產的創新通路,以及集結市集夥伴成立直銷站、協助市集夥伴發展農產加工商品等,希望能提升農夫市集往多元型態發展,建立長久穩定的經營模式。
公私共創 推動田園綠化新典範
2015-07-09
公私共創 推動田園綠化新典範
文章標籤: 農業田園城市臺北
近年來臺北市的農學地景、可食地景展開了一連串的典範移轉。臺北市農會自1989年起便已規劃推動「市民農園」,都會農學的地景不再局限於以農地為主的市民農園,正輔導以市區內的私地主提供土地短期利用、鼓勵校園成立學習農場、將公有建築物屋頂轉型為菜圃等,使得過去偏向農地農作體驗的據點能散開座落於城市各處,跨出純粹的產業或休閒地景,構成了新的農學與都會生活風景,因而匯聚成當前市政府所實施的「田園城市新政策」。公私共創的可食地景持續在這些都市田園空間裡醞釀發酵,讓許多社群網絡能夠因著這些具體空間而現身並進一步再組織,讓臺北市有機會張開田園城市最豐富的想像與實踐,透過社群網絡的力量、透過政府彈性靈活的政策思維,相互協力創造一個兼容都市發展、社會福利、文化轉型的田園城市。
臺北做伙來種菜 田園城市真樂活
2015-07-01
臺北做伙來種菜 田園城市真樂活
文章標籤: 臺北田園城市農業
臺北市政府欲將臺北市打造為樂活又休閒的「田園城市」,除了成立田園城市社區園圃推廣中心,透過「市民交流」與「社區相互學習」的方式推動公共農園;亦成立田園銀行網路平臺提供各類實用的農業資訊,更開放市民團體認養田園基地,讓民眾可以體驗都市農夫親手種植蔬果的樂趣;在市郊休耕的農地,也輔導設立市民農園,讓更多城市民眾可以體驗耕作樂趣,瞭解農業真正的價值。
種菜不簡單 疑難雜症迎刃解
2015-07-01
種菜不簡單 疑難雜症迎刃解
文章標籤: 臺北田園城市農業
臺北市政府欲將臺北市打造為樂活又休閒的「田園城市」,除了成立田園城市社區園圃推廣中心,透過「市民交流」與「社區相互學習」的方式推動公共農園;亦成立田園銀行網路平臺提供各類實用的農業資訊,更開放市民團體認養田園基地,讓民眾可以體驗都市農夫親手種植蔬果的樂趣;在市郊休耕的農地,也輔導設立市民農園,讓更多城市民眾可以體驗耕作樂趣,瞭解農業真正的價值。
花博悠遊 城市享農趣
2015-07-01
花博悠遊 城市享農趣
文章標籤: 臺北田園城市農業
臺北市政府為了推廣國內優質的農特產品,增進臺北市農民的收益,積極成就花博農民市集活動計畫,讓全臺小農所生產的農特產品有一處良好的銷售平臺,同時也提供市民朋友休閒購物的最佳去處。除了銷售農產品外,向下扎根與教育工作也同等重要,臺北市政府特別提出臺北市小田園教育計畫,希冀藉由12行政區內之學校、社區大學一起體驗農耕樂趣,讓教育結合生活,進一步落實田園城市新願景。
拉進都市人與農業的距離 農場在紐約和蒙特婁的屋頂上悄悄長大了
2015-07-01
拉進都市人與農業的距離 農場在紐約和蒙特婁的屋頂上悄悄長大了
文章標籤: 農業田園城市美國加拿大
在城市繁榮發展的光鮮外衣下,許多國際級都市意識到必須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下的環境議題,都市綠化是多年來各地政府不斷努力的課題。在紐約市除了由政府發起的PlaNYC外,一些都市內的居民,興起了在屋頂種植蔬果的念頭,其中大型的屋頂農場Brooklyn Grange,不僅種植新鮮葉菜類蔬菜與水果,亦嘗試飼養蛋雞與蜜蜂。屋頂農場的風潮,也吹向加拿大第二大城蒙特婁市,受氣候影響,當地發展溫室栽種,就算是嚴寒的冬天,也能在屋頂上種植蔬果。
都市農耕 打造田園城市新願景
2015-07-01
都市農耕 打造田園城市新願景
文章標籤: 農業田園城市
「都市農業」成為社群網絡的平臺,表示都市農業除了應具備永續、有機及樂活等正面意義之外,其在鄰里社區關係、環境教育與技術傳承等社會文化層面,亦具有潛在的積極意義,故都市農業的生產與流通機制成為空間策略規劃與都市產業政策的重要環節。此外,亦須思考如何重塑現代都會,並提供符合理想生活型態的空間政策與使用機制,才能逐漸演化出更好的集體意識與生活方式。因此本文認為農業若要融入於都市的日常生活當中應從鄰里、社區做起,需創造由下而上的鄰里提案機制,來達成社區環境改造、積極面對新消費樣貌的時代、重整與活化社區網絡關係等目的,進而擴散至都市與都會尺度而形成綜效(synergy),始能創造田園城市新願景。
可食地景 社區/屋頂農場規劃管理
2015-06-30
可食地景 社區/屋頂農場規劃管理
文章標籤: 農業田園城市臺北
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e)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吃、又可以看的景色。具體地說,它是指在景觀設計時選用食用作物以取代純觀賞性植栽,善用植物特性創造兼顧環境機能、空間美學與糧食供應等功能之環境。因此都市推動可食地景,不僅可以讓市民重溫田園樂趣,讓市民親自體驗耕耘、播種、栽培管理及收穫之喜悅,使都市農耕生活不再只是空想。如果能善用各種空間採用友善環境方式種植作物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增進社會利益,亦可創造友善與宜居的城市環境。目前臺灣可食地處於肇始期,許多案例皆以作物栽培為考量,空間形式尚不脫傳統的菜園形式,未來應更重視空間設計,創造優質美感之蔬果庭園。
城市農夫當道 倫敦「首都種植」計畫
2014-12-23
城市農夫當道 倫敦「首都種植」計畫
文章標籤: 農業田園城市英國
為了迎接2012年倫敦奧運,2009年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發起「首都種植」計畫,至今倫敦市已設立了2,320座社區農田,為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增添活力色彩,也為倫敦人開啟了另一種生活新型態。而成立17年的社區型農業組織「耕種社群」,也透過多元化衍伸出各種營運模式,在歐債危機下營收逆勢成長兩成,讓城市農夫成為倫敦最時髦的職業。「首都種植」計畫不僅成功在2012奧運讓全球見證永續再生的力量,兼顧社會各方利益團體、資源多力量大的NGO、土地租用手續簡便、深耕民眾教育等四大因素,也成為其他國際城市仿效的成功典範。
共 3 頁  / 24 筆,  每頁顯示- , 移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