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7
擁抱開放創新 建構數位金融新生態
數位金融生態系涵蓋電子支付、數位貨幣、區塊鏈等創新科技,政策監管機制與產業促進作為在全球各地也呈現多元化的樣貌。面對國際數位金融服務的跨境競爭,應建立起以開放創新為基礎的金融科技應用環境,並透過沙盒監理機制的運作給予創新先行者的實驗與後續利益保障,使臺灣的數位金融生態系具備足夠的發展韌性,迎接更多的金融科技挑戰。
2017-12-01
數位零售時代 翻轉商業新思維
藉由經營者與消費者的角度,從資料導向、虛實融合、體驗消費、社群影響力等面向剖析零售新趨勢,探究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所驅動的新零售如何改寫整個商務環境,不僅新科技如IoT、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對零售產業產生加速作用,未來當5G環境漸趨成熟,VR、AR、高畫質影音直播等技術與服務也將順勢被推向顛峰,預期將帶來新一波的零售革命,翻轉商業模式。
2017-12-01
掌握平臺經營模式 開啟產業新契機
藉由開放政府之行動方案,營造數位公民社會友好環境,建立「數位公民平臺經濟框架」從數位公民需求為出發點,透過服務設計激發生態圈共創價值,藉由實質整合多項公民服務,以促進本地社會、經貿、文化與教育等為發展策略目標;一方面整合市民所需之應用服務作為誘因,使其在享受服務時,亦能獲取正確資訊;同時則藉由統合其他社會服務,使資源運用更有效率,達到活絡經濟之目的。
2017-09-07
區塊鏈革命 迎向產業新契機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及資料無法被竄改的特性,逐漸成為一個新的平臺技術,觀察其發展趨勢,如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的相關應用產業範圍相當廣泛,可改善既有的業務流程、支援發展新的業務模式;而企業區塊鏈平臺(Enterprise Blockchain)藉由會員身份認證與權限管理,使得企業用應用於高效能的共識記帳機制、交易資料的隱私保護等需求成為關注焦點。
2017-09-07
打造AR/VR生態體系 跨域整合拓商機
看準AR/VR市場的龐大商機,吸引許多國際軟硬體大廠,紛紛搶進相關裝置與內容之投資開發,除了能提升現有產品的需求規格、創造新的應用空間以外,亦具有生產量能的終端設備,預期可透過全新的互動體驗創造新的商業模式。面對產業市場化和產業規模化的迅速發展,筆者建議政府應從幾方面著手:建立AR/VR垂直產業生態群聚、創造市場內需,並打造測試和服務商業模式驗證場域,以及傳承在地文化及歷史體驗等。
2017-09-07
聚焦人工智慧 建構智慧應用新商機
隨著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新趨勢興起,許多先進國家與科技大廠競相投入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並深入醫療、金融、工業製造等生活層面,所衍生的商業應用更擴及無人機、機器人、自動駕駛、圖像辨識等,顯見人工智慧所帶來的革命性影響,已逐漸顛覆科技應用的樣貌。而國際上許多城市推智慧城市計畫,亦致力於透過人工智慧應用在公共安全、交通管理、防救災、觀光導覽,以及城市資源的優化等。
2017-06-29
運動賽事串聯景點 行銷城市躍國際
運動行銷是指在特定的場地、針對目標族群、進行一段期間的聚焦行銷,多半採用置入式行銷的操作方式,藉由少許的投入成本花費,產生龐大的經濟效益。正因如此,全球各國/城市積極爭取運動賽事主辦權,藉此塑造國家/城市的形象,而新建的運動設施可作為永續保存的資產,在舉辦過程中也可對周邊產業帶來工作機會、提升賽事籌備的知識技能等,顯見大型賽事所創造的效益有助於運動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為國家/城市開啟另一波成長動能。
2017-06-29
運動大數據 開創新商機
迎接2017臺北世大運,身為主辦城市的臺北市政府於相關的軟硬體建設、志工招募培訓,以及運動行銷贊助活動等工作皆已陸續到位。然而,活動賽事舉辦後更應積極思考如何透過在地的人文特色來吸引更多來自國外觀光客的目光並帶動經濟成長,進而改善民眾運動參與的習慣,因此建議未來運動產業的發展策略,建議可從產業基礎資料的建置、產業聚落與異業結盟、大數據的結合等策略著手,期打造友善的運動環境,提升民眾參與運動的比例,為運動產業注入新活力。
2017-06-29
運動經濟夯 再造產業版圖新方向
根據國際調查機構估計,全球運動產業未來三年產值成長率將超過6%,顯示全球運動產業不僅商機龐大,且成長動能相當強勁。整體運動產業策略的規劃,必須從運動文化的推廣、發展、運動經濟的擴散效益等作審慎評估,因此檢視目前我國運動產業發展概況,建議相關政府單位可從運動產業的政策規劃面著手,邀集國內外產官學研界的專家共同參與,同時從基礎的軟硬體設施完善其相關配備,與國際運動機構或組織互動交流,拓展能見度,從基層教育體系紮根運動文化。
2017-05-03
瞭望全球 轉動智慧城市新風貌
根據聯合國《世界都市化前景報告》指出,於2050年都市人口將超過全球人口的70%,且居住人口超過千萬人的巨型城市(Megacity)將達到29個,以及幾個大城市組成的集合城市(Conurbation),如德國魯爾區(Ruhr)、荷蘭蘭斯台德(Randstad)、美國紐約與紐澤西等。因為都市人口密度的持續增加,將會帶來交通、安全、汙染及醫療等城市居住與治理的新挑戰;但是城市智慧化發展可帶動產業創新與經濟發展,更可進一步提供人們舒適便捷的生活,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估算,一個百萬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設,當單一實際應用程度達到85%時,經濟效益可增加至投入的2~2.5倍。另外,智慧城市除了創造經濟價值之外,亦能促進文化與歷史結合,以及幫助永續環境的發展,因此驅使全球各國紛紛致力於智慧城市的發展。